四川大学举办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18-05-13 20:15:01             信息来源:四川大学网站
分享到: 更多

  在5·12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暨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下午,四川大学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论坛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国际会议厅成功举行。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巡视员王新立,尼泊尔前教育部部长Ganga Lal Tuladhar,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李言荣,副校长晏世经出席开幕式,来自尼泊尔、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南亚多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专家学者,川大师生代表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李言荣主持。

  论坛开始前,全体与会代表垂手肃立默哀一分钟,深切缅怀悼念在汶川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以及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王建国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川大始终牢记大学的责任使命,不仅第一时间完成了自救,并且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全力、全面、全程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特别是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首所且唯一的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专门学院,结合两校优势开展多学科、宽领域、国际化、高水平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所需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专业服务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了应有贡献。

  王建国全面回顾了学校十年来在一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高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内的各项举措后表示,川大将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履行服务社会、效力时代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发挥综合学科优势,与国内外高校、机构携手合作,积极探索国内高校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教育的新样板,着力为培养防灾减灾、重大灾害危机处理的国际高端专业人才构建川大模式,为全球防灾减灾前沿技术的创新研究贡献川大智慧,为探索形成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重大灾害与危机处理互动机制提供川大经验,为我国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和国家防灾减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牛之俊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地震局与四川大学在相关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人才教育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特别是四川大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地震安全合作,对于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防灾能力、降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灾害风险以及推广防灾减灾救灾的中国经验和方案具有重大意义。期待未来在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灾害教育和国际合作方面达成更多更广泛的共识,为更加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王新立在致辞中指出,四川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申请建立全国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希望川大以基地成立为契机,广泛与防灾减灾教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开发和建设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应急避险能力和校园安全防范安全课程,面向大中小学校以及社会各领域的青少年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逃生、安全防护、生命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演练,积极探索国内高校参与公众减灾应急能力建设,打造防灾减灾教育样板,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为国家减灾防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增添新的力量。

  在与会嘉宾和代表的见证下,杨兴平、王新立、王建国、李言荣共同为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基地”揭牌。

  在论坛上,崔鹏以《中国西部及“一带一路”防灾减灾领域青年人才培养》为题,Ganga Lal Tuladhar以《尼泊尔灾害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为题,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以《十年磨一剑:华西紧急医学救援与灾难医学的历史、今天与未来》为题,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以《IDMR灾害教育发展的的历史、今天和未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题分别作主题报告。

  李言荣在主持讲话中表示,汶川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未来依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灾害的教育和感悟,增强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减灾防灾意识,提高科学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在应对灾害中总结经验、增长智慧,尽可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川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与全世界防灾减灾救灾同仁携手合作,共同为促进中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在论坛召开期间,王新立一行还专程前往考察了全国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并对学校在灾害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灾害学研究、灾害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原文链接:http://www1.scu.edu.cn/info/1203/4111.htm

 

 

 

 

(责任编辑:雷蕾)